澎湖南方四島包含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四座島嶼以及周邊的島礁與海域,具有獨特壯麗的玄武岩地質景觀、豐富多樣的海洋與島嶼生態,以及富涵移民歷史的傳統人文及聚落景觀,且由於位處離島地區,交通往來需靠船班接駁,較少人為活動干擾,因此,海、陸域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都保存非常完整,為觀察各種生態景觀與地質地形的好場所。
海管處為打造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為海洋環境教育平台,透過整合環境教育資源及當地社區與業者參與,希望能將交通不便的限制,轉化為課程學習的教學方式,利用搭船的機會,在船上介紹海上方位辨識與指南針的運用,並在巡航的路程中,解說南方四島特殊的玄武岩地質景觀與海蝕地形,現地並針對不同年齡層,搭配潮間帶觀察、卡牌遊戲角色扮演與浮潛等課程,發展出屬於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特色的海洋環境教育活動,以達到海洋資源復育及永續發展願景。
於6月25日辦理的第1場次活動,便特別與澎湖縣興仁國小合作辦理「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國小戶外教學與環境教育活動」,由2-6年級全體師生共38人參與,在巡航至東吉嶼的航程中,一路的乘風破浪,除講解海圖與方位的定位外,並在頭巾嶼、東嶼坪嶼、西吉嶼「灶籠」等特定解說點旁,讓學生們近距離觀看澎湖壯麗的玄武岩地質景觀外,在東吉嶼透過觀察框的方式,傳達正確認識潮間帶生物的方法,另在東吉遊客中心運用「漁網最前限」課程與活動,讓學員了解澎湖海域經濟漁獲、漁具的樣貌、捕獲方式,說明不同漁法、漁具使用方式及對海洋生態會產生的影響,經過一天的海洋的洗禮,參與學員都收穫滿滿,並對海洋保育有更深刻的領悟。
而為了讓青年學子能更深刻感受臺灣海洋環境與生態的寶貴,於7月13-14日舉辦2天1夜的「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環境教育青年海陸體驗營」,40位參與學員為來自全臺的大專院校學生,航程期間除配合「航遊四海」的課程設計,帶領大家巡航澎湖南方四島,學習海上方位及地質地形特徵辨識外,在東吉嶼上的「時光膠囊1960」課程,帶學員走訪東吉啟明宮、聚落、遊客中心、燈塔、氣象站等地點,讓大家了解東吉嶼的人文歷史、聚落空間分布、建築的文化意義及保存之重要性。另外透過「淨灘」和「海廢馬賽克創意拼貼」,以身體力行響應海洋污染議題,重新審視我們與海洋的關係,配合「南方四島生存戰」的課程設計,讓學員以角色扮演當地島民的方式,讓學員於遊戲活動中認識南方四島的歷史事件與變遷。第2天的活動則讓學員到東嶼坪嶼浮潛,深度認識海洋生態,也體驗聚落人文與梯田式菜宅景觀之美,用不同的角度與視野,認識神秘的澎湖南方四島。
為更全面推廣海洋環境教育,於7月27日辦理「108年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大手牽小手環境教育活動」,由7個家庭25人熱情參與,活動由馬公出發,航程中帶領大家一起認識澎湖南方四島的特殊玄武岩地質,以及經過海浪沖蝕形成的各種地景型態,在東吉嶼透過海蝕平台的探索與親子間的相互合作,共同認識潮間帶常見的海洋生物,並於東吉遊客中心進行「漁網最前限」卡牌遊戲,藉由趣味的漁業互動遊戲中認識澎湖常見漁具、漁法及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認識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海洋保育任務,並反思漁業與海洋生態的問題。
海管處規劃適合不同年齡層的環境教育課程,希望讓學員在走訪當地與參與活動的同時,引發學員主動學習及如何解決海洋環境問題的覺知,能更深入體會海洋環境的重要,不僅是欣賞海洋生態之美,更要一起守護這獨一無二的珍貴資產,以達到傳遞環境教育「永續海洋」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