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是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擁有奇特的造型、鮮艷的色彩和亮麗的外觀,成為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尤其貝類和裸鰓類擁有繽紛的色彩花紋與多采多姿的外套膜,為平靜的海底增添許多生動與嫵媚,同時也引起沙灘上的遊客為其佇足與尋覓,有些種類肉質富含蛋白質可供食用,外殼可作為工藝使用,稱為經濟貝類。世界各地許多民族早期以貝類為貨幣、飾物或法器等用途,因此,軟體動物類可說是具有多重價值的海洋生物。
軟體動物是動物界物種數量第二高的類群,也是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多樣性最高的生物類群之一,墾管處在各類海洋生物的出版品如無脊椎動物、珊瑚與珊瑚礁、魚類、甲殼類等都有豐富的成果,但軟體動物相關的解說資料卻相對缺乏,有鑒於此,墾管處與成功大學水科技中心暨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邱郁文老師團隊共同合作,將園區內的軟體動物進行盤點彙整出版軟體動物系列叢書。
邱郁文老師團隊自2005至2012年與墾管處合作,先後參與執行多項調查研究,逐年累積紀錄墾丁軟體動物相的時空變化, 2013年任職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時,更深入墾丁國家公園各海域,進行軟體動物多樣性研究。近年由於恆春半島旅遊人口增加及海域遊憩活動的盛行,加以全球環境變遷,對墾丁海域生態影響甚鉅,因此將這些大海珍貝進行有系列的紀錄並出版,深具重要意義。
為了讓民眾能更深入且廣泛地認識園區內豐富的軟體動物資源,墾管處將依軟體動物不同的類群分成三部出版,本書為首部以「有殼海生腹足類」(即貝類)為主,後續將逐年出版「後鰓類」(例如海兔、海蛞蝓等)及「二枚貝、頭足類、多板綱、有肺類及恆春半島高位珊瑚礁常見化石貝類」(例如石鱉、象牙貝等),分三年陸續付梓完成。
本書於專業內容上,考證最新的分類系統資訊、物種描述及鑑定時的形態依據等資料,並收集國內外貝類相關的研究成果,改編成兼具知識及解說功能的資訊,將各物種外殼標本以不同的角度拍攝,以符合鑑種時的需求,同時也提供大多數物種珍貴的生態照或活體細部特徵的特寫照片,讓本書兼具典藏價值。此外,書中每一個重要科別都有一個趣味小故事,例如「曾經蠑景-恆春半島的蠑螺」,訴說著各式蠑螺曾在恆春半島的往昔盛景與軼聞趣事。
本書是一部圖文並茂、兼具學術專業及科普解說功能的工具書,透過各物種的文字介紹及珍貴的生態照片,與讀者分享軟體動物知識,一起目睹墾丁國家公園所蘊藏驚奇的海洋生物,讚嘆長期保育工作努力所所得的豐碩成果。
本書購買資訊:
書名:「寶貝墾丁-有殼海生腹足類」
發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出版年月:民國108年12月
GPN:1010802513
定價:新臺幣400元
展售處: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