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地形繁複多變,擁有廣袤的丘陵、平原、溪河以及海洋,自古人民都以「呷山呷海」來維持生計,從事經濟生產包括農、林、漁、牧...等,但因地處偏遠且產量不多,致使一般國民對於恆春半島的產業印象,始終停留於「恆春三寶-瓊麻、洋蔥、港口茶」。
恆春半島的產業明顯受到當地環境和氣候影響,讓許多看似普通的物產,卻擁有獨特的風味或特色-同樣是蘿蔔,恆春人種的名為「牛杙仔」,除了鮮食與曬乾,還可以醃成酸蘿蔔,和芭蕉旗魚頭一起煮湯,自然發酵的酸味絕無僅有;中北部人吃綠竹筍、桂竹筍,恆春半島卻只產竹變筍、鱟仔筍,苦中帶脆的滋味,真是難得一嚐的道地在地口味;臺灣西岸自古有許多鹽場,都是闢埕曬鹽,只有恆春半島人取用的是硓咕石鹽,這樣的鹽有什麼特色呢?
因恆春半島風土而生的特有產業風貌、風物,早已外顯為常民生活、內化為文化底蘊,更是未來深化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珍貴資產,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因此特別邀請長期深入恆春半島進行田野調查的劉還月先生,埋首典籍文獻、足跡遍及山巔海涯、深入採擷耕作現場、訪遍耆老庶民...,只為彰顯在地產業的價值和特色。更運用當今便利的網路工具,連結18部產業記錄短片,採用QR Code供讀者掃描觀賞,也提供在地小農為特產作物加值,增進恆春風土產業的推廣層面。
下回到訪恆春半島,請記得安排各展風華的人文社區微旅行,品嚐落山風形塑的特色產業-特別預告:明年一月將隆重推出「後灣陽光ヽ風ヽ與鹽」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臺灣海鹽與恆春半島「硓咕石鹽」的歷史與文化。





單位主管:劉培東 處長
聯絡電話:08-886-1550
發稿單位: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